■一针见血 职业骗薪 绝不能放过
前不久,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办理了一起特大团伙职业骗薪诈骗案。以杨某某等人为代表的职业骗薪群体,瞄准沪上众多中小企业疯狂实施诈骗,骗取薪资金额高达3500余万元,让被害企业不堪其扰,有的企业甚至因此倒闭。截至目前已起诉188人,现有178人被判刑。
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这些被骗的企业大多是来上海寻找机会的外地中小企业,他们本身人生地不熟,急需熟悉上海的营销人才为他们服务。骗子通过伪造学历证书,虚构工作经历、自身能力入职企业后,以虚构拜访客户记录等方式制造自己正在为公司努力工作的假象,以此骗取公司支付的底薪或业务报销款项。当被害单位发现上述人员未能给公司带来任何收益、业绩一直为零,欲将其解聘时,部分人员还会以“正在寻找客户、客户资金马上到位”等方式拖延在职时间,以骗取更多薪资。
以前,老是听说企业压榨员工的,但合起伙来欺骗企业或老板的,还真的不多。而且一说起企业与员工的纠纷,在舆论场上,企业往往处于弱势。
小马飞刀之所以关注这则新闻,是想想各位聊聊企业合法权益、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合法权益维护这个话题。
民营企业是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非公有制企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对繁荣经济、稳定就业、促进创新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非消极作用。非公有制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独特作用和主体地位,内在地要求对非公有制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依法加以平等保护。可以说,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产权与企业家权益,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对非公有制企业保护得越好,市场环境就越规范,市场经济的活力也就越高。
但是,在真实的生活中,“卷帘门”“玻璃门”“弹簧门”等隐形歧视仍不同程度存在。比如,民营经济乃至非公有制企业家时常处于舆论场“下风口”。“私营经济离场论”“新公私合营论”等时而冒出,这些或明或暗的歧视和贬损,不仅在无形中加大了非公有制企业的不确定感,更会加重非公有制企业思想上的包袱。
最高人民检察院日前提出,要重点打击惩治侵犯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涉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受到企业好评。对此,有评论指出:充分保障非公有制企业合法权益,一方面要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财产权的保护,严格区分经济纠纷、行政违法与刑事犯罪,坚决防止和纠正利用行政或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另一方面,依法保障非公有制企业和企业家人格权。依法惩治故意误导公众、刻意吸引眼球的极端言论行为,加强对民营企业家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以及个人隐私信息、隐私权等人格权益的保护,建立完善举报和追诉机制,为非公有制企业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
广东珠海市已做好环评要动工的建设工程建设项目清单表附建筑设计企业
-
2025年南京高淳区美术生文化课训练排行榜+top5按实力榜单一览
-
广州区分超3000个海绵管控单元
-
法力擦 克林擦擦 去污纳米海绵80-120片 149元包邮(299-15券)
-
广州海绵城市建设有限公司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
烟台莱山区逛荡河7公里河道大清淤
-
到晚年才理解:独来独往、没有朋友的人大多有这3种优异特质
-
四川医治眶内海绵状血管瘤医院哪家好
-
【拍2件发箱装120片】好评4万+法力橡皮擦物理极速去污用处广泛安全无毒40片满满一箱家用清洁只需粘水一擦就净经得起耐久地运用居家好帮手速抢!
-
最新!漳州市区这座公园开园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