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纯半导体詹旭标:汽车全面导入国产SiC芯片是大势所趋
时间: 2024-12-18 07:25:01 | 作者: 竞彩体育彩票首页官网
(CWW)碳化硅(SiC)作为一种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凭借其高导热系数、低热线胀系数、高硬度和耐磨
(CWW)碳化硅(SiC)作为一种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凭借其高导热系数、低热线胀系数、高硬度和耐磨性等,在电动汽车、绿色能源存储、工业电子、5G通信等领域展现了巨大的应用潜力。目前SiC仍由国外主导,但慢慢的变多的国内半导体加快布局,抢占市场红利。
近日,在第12届中国硬科技产业链创新趋势峰会上,清纯半导体(宁波)有限公司市场经理詹旭标表示,SiC上车成为行业共识,国产车规级SiC MOSFET技术与产能已对标国际水平,由于多种原因,SiC MOSFET在乘用车主驱应用目前仍依赖进口,但未来全面导入国产芯片是大致所趋。
近几年,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行业增长势头强劲。相关机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我国2021、2022、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为350万辆、689万辆、950万辆,市场占有率31.6%。预计2024年产销量将达到1200万~1300万辆,市占率超过45%;约占全世界产销量的60%。
詹旭标表示,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每卖出10台汽车,其中就有3台是新能源汽车,2024年这一数字上升至4.5台,未来将更高。“这是个非常让人兴奋的市场,这与十几年前的光伏行业非常相似,汽车的发展有一定的概率会按照光伏行业的发展历史再走一遍。”
在新能源汽车迅猛发展的同时,“SiC主驱”的乘用车快速崛起。2017年特斯拉发布第一款基于SiC主驱的汽车,2020年前后我国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企业也发布了第一台基于SiC主驱的汽车,随后数年里,各个主驱厂或者车厂纷纷投身于SiC平台的研发。据统计,2023年公开的国产SiC车型合计142款,乘用车76款,仅在2023年新增的款式大概就有45款。
“相当于整个新能源汽车采用SiC的市场完全被打开了。”詹旭标表示,目前主驱应用的主流器件还是以1200V SiC MOSFET为主,400V平台目前采用750V SiC替代,SiC器件的性能、质量、价格、产能仍然是主驱大规模应用的必要条件。
那么,碳化硅能给新能源汽车带来哪些利好呢?一是提升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得益于SiC MOSFETS的低导通电阻、低开关损耗的特点。对比以前硅的IGBT方案,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器有望实现70%的损耗下降,进而增加约5%行驶里程。
二是解决补能焦虑的问题。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着重关注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快速补电,目前行业通过提升充电功率解决这一问题。目前我国汽车充电桩保有量在900-1000万左右。按照规划,2030年,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到6000万辆,车和充电桩比例计划达到 1:1,相当于在未来4-5年还要增加5000万个充电桩。当前,充电模块慢慢的开始用SiC,并且在DC/DC、PFC应用的数量至少为是8个以上,市场规模是非常巨大的。
当前,整个SiC市场仍然是以国外企业占主导地位。TrendForce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在2023年全球碳化硅功率器件市场,意法半导体(ST)以32.6%市占率位居第一,安森美(onsemi)跃居第二名,市场占有率为23.6%,随后是英飞凌(Infineon,16.5%)、Wolfspeed(11.1%)、罗姆半导体(ROHM,8%)。头部5家国外企业市场占有率合计高达91.9%。与此同时,国外企业正进一步扩展SIC产能,例如Wolfspeed计划投入65亿美元扩充产能,英飞凌总投资也达到了50亿欧元。
国际巨头扩产,国内厂商也在加大投入。有关数据统计,目前国产产能规划大概是1000亿,但整个SiC产业链过于分散,头部企业也还没形成。而根据预测,2026年国内整个产能(衬底)的规划大概是460万片,如果顺顺利利地进行量产,则能满足大概30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按照现有数据推测,到202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大约会增长到2800万~2900万,加之海外产能,SiC行业将进入内卷和产能过剩阶段。
詹旭标认为,随着全球SiC材料的产能快速扩展,目前中国SiC器件设计和制造也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产能持续扩张。而除了在汽车主驱上的应用,SiC在光伏、储能、充电模块市场的竞争同样很激烈,产能过剩进一步导致主流器件价格快速下降。
比如,在2023年9月到2024年4月,市场热卖的1200V/40mΩ的SiC功率器件的平均价格,从35元跌到了23元,下降幅度达到35%,并且对比硅基IGBT价格,目前大概是1.5~2倍。根据预测,如果SiC的价格达到同类硅基功率器件1.5-2倍价格的范围,整个市场会发生巨大的变革。
詹旭标指出,如果按照Yole数据,2024年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大概是500亿美元,那么两三年后,SiC功率器件的价格下降到硅基功率器件的1.2~1.5倍,那么这500亿美元的市场可能都是SiC的,毕竟SiC相比硅基功率器件拥有高频率、高功率密度、低损耗等优势。“长远来看,技术降本成为SiC企业赖以生存的唯一途径。”
随着汽车主驱、光储、充电等行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国内SiC产业链日趋完善,从材料、衬底、外延、加工设施、设计代工等各细分行业均涌现出典型代表,快速缩小与跨国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差距。部分企业已率先完成100%国产替代。从技术角度看,国际SiC MOSFET技术持续发展,维持3~5年的迭代周期。我国SiC MOSFET器件最新技术目前已经对标国际主流水平,并保持1年1代的节奏快速迭代。
据了解,清纯半导体第一代SiC MOSFET产品的Rsp是3.3毫欧,2023年发布的第二代产品Rs达到2.8毫欧,2022年ST 1200V的MOSFET Rsp也是2.8毫欧,与国际巨头最先进的技术水平打平。今年清纯半导体将会发布第三代产品,Rsp能做到2.4毫欧,与国际巨头明年的产品也可能做到完全对齐。
同时,清纯半导体针对主驱领域已推出了多款产品,包括24平方、25平方、27平方、30平方毫米尺寸的产品,主流国外厂家针对主驱的芯片是比较少的。“当时我们是秉着一个比较卷的态度,跟行业去做对标,我们1200V产品系列的核心参数,完全对标国际一流水平,并且在某些参数上或在可靠性方面可能会比他们更好。”詹旭标表示,1:1对比国际头部企业目前在新能源汽车里面用得最多、最成熟的器件,在相同的驱动、参数、板子的情况下,清纯半导体的串扰抑制能力、耐受能力、振荡能力相对更好。
近几年工业和光储充领域对SiC器件的可靠性要求非常高,基本是按照车规级标准做考核的,目前行业已经按照车规等级的标准做了一些更加严格的测试,尤其是在主驱方面的应用。对此,清纯半导体对其产品做了非常全面且严苛的可靠性测试,实现了新能源汽车级及工业应用400万颗MOSFET零失效的出色成绩。
最后,詹旭标表示,目前国际竞争焦点逐步从技术研发转移到大规模量产,依托巨大的应用市场和高效产能提升,中国在不久的将来有可能主导全球SiC半导体产业。主要将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国际芯片供应商主导供应链,国内SiC 材料实现部分替换,第二阶段国内市场实现全面国产替代,国际芯片与终端企业与国内企业组织全面合作。